“三二一,上链接!”伴随着一声吆喝,直播间的观众开始抢购,上线仅十几秒的商品瞬间一抢而空,随后就是满屏的点赞、好评和用户回购。
看到这些,你是否会冲动下单?但你有没有怀疑过,这些可能都是满满的套路!
图源视觉中国
12月11日,公安部公布依法打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10起典型案例。已阅君梳理发现,这10起典型案例中有3起编造谣言引流案、2起网络敲诈勒索案、1起刷单炒信案、2起刷量控评案,另有2起案件涉及有偿删帖。
互联网时代,“网络水军”治理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尽管公安、网信等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不断完善相关治理机制和政策法规,但由于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水军”组织模式的自我“进化”,治理难度和复杂性依旧不可低估。
这批典型案例,背后反映了不少“网络水军”组织方式和使用技术的新趋势。
比如,“网络水军”已从“单兵作战”逐步发展为“规模团战”。他们身居幕后,人员分散,且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已经形成层级分明、类别齐全的违法犯罪产业链,具有隐蔽性。
此次台州公安机关侦破的范某等人刷单炒信案,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2023年8月,天台县公安局民警在日常工作中侦察到线索:本地注册的一家“某试客”的网站平台,通过网络引流接单,再通过自家平台的下线“刷手”,为商家提供“销量”“好评”“买家秀”等非法业务。
民警在办案中发现,这起案件辐射浙江、福建、广东、湖北、湖南、江苏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不仅如此,犯罪团伙更是分工明确,有负责网络平台开发维护的技术人员,也有负责对接中间商和管理“刷手”的管理人员,还有专职财务人员、客服人员等。最终,民警对软件开发、平台运营、营销拓展,实现了全链条打击。
在这一类的案件中,有一个特点:犯罪主体大多是以公司化的形式出现。他们往往招募大量人员,使得其“业务”规模和涉案金额往往都非常大。
还有一种变化,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机械式工作的机器人“水军”升级为高智商AI“水军”。
“网络水军”通过Chatgpt、AI等技术自动生成虚假信息,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制造舆论热点,还能根据不同网络场景来调整自身“人设”和语言,使发布内容更加真假难辨。
温州公安机关侦破的许某某等人编造谣言引流案中,许某某等人就设立公司,招募网络写手组建洗稿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翻炒旧闻,导致大量不实信息在网上扩散传播,非法获利200余万元。
恶意炒作与造谣诽谤引发的网暴、纠纷等连锁反应,让网络空间充满戾气与不安。截至目前,温州公安机关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
还有人通过发布大量负面信息敲诈勒索企业非法获利。比如此次通报的江西抚州案例中,邹某某等人成立网络传媒公司,开设多个自媒体账号,搜集大量企业负面信息,并在多个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以此威胁受害企业,索取钱财,累计发布帖文近万篇,敲诈企业100余家,非法获利1000余万元。江西抚州公安机关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
图源视觉中国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公布的案例中,还有两起涉及有偿删帖。
如本次公布的江苏镇江案例中,肖某等人组建专门群组,伙同他人购买并持有大量网络账号,接受文娱、电商等从业人员委托,利用网络平台漏洞,实现所谓“舆情优化”目的,有偿删帖1万余条,非法获利200余万元。
有人会问,“网络水军”和有偿删帖,有什么联系?
简单来说,这是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非法利益,利用批量注册的账号,在各个平台上以虚假理由大量进行恶意“投诉举报”。根据平台规则,当有大批量的举报信息出现,平台就会对该帖文进行删除或者下沉。为了达到压制或删除这些帖子的目的,“网络水军”就会展开大规模的“攻击”。而这种行为,同样会扰乱市场环境,造成不公平竞争。
此类新型网络水军犯罪案件,已成为各地关注的重点。
近日,福建省宁化县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非法经营罪案件中,就有两人因充当“网络水军”有偿删帖被判刑。
在这起案件中,廖某利用经营的网店,在平台上以每条帖文500元至2000元不等的价格,为多家网络文化公司或培训机构在社交平台上提供有偿删帖、沉帖等服务,接单后再转给唐某实施。
随后,唐某注册了大量的平台账号,以夸大帖文内容的方式进行大批量举报,误导平台审核人员认定该帖文为虚假内容,对该帖文进行删除或者下沉。针对举报无法删除或下沉的帖文,唐某通过多账号批量发布客户相应的“正面帖文”,从而达到沉帖的效果。
可见,“网络水军”不仅破坏清朗的网络生态,损害了营商环境,更是从线上走到线下,成为一种新型违法犯罪活动。
当前,新型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对于“网络水军”的治理,还需加强各部门协同能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及时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来源:"网信浙江”)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ZgBI--pf0q51RkfUPO4yg)
举报电话:0578-2217123 举报邮箱:lsjubao@126.com
建议使用1366*768分辨率/IE9.0或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