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要闻
  3. 网民自嘲“社会的边角料” 深挖热词产生背后的舆论土壤

网民自嘲“社会的边角料” 深挖热词产生背后的舆论土壤

发布时间:2024-07-10 15:43 分享到: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网络热词既反映着社会舆论气候的变化,也映射着个体的感知与反应。探寻“社会的边角料”走热的深层原因,对社会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近日“社会的边角料”一词走红,被网民用来形容游离在社会边缘、不被关心、不被重视、存在感低且对社会没有显著贡献的人。有不少人对号入座,用“社会的边角料”造句、玩梗自嘲。

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活力的源头,热词的流行更迭反映出社会心态的变迁。网络造词由于其语料的创新性和内容的生动性,成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话语表征,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的是变化中的社会现实,以及这些现实下的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网络热词既反映着社会舆论气候的变化,也映射个体的感知与反应。

自嘲的走热是社会多元化进程的产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媒介赋能普通个体,网民视野愈发开阔,看见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态更趋包容的同时也接受着差异性的表达。“社会的边角料”这一说法暗含着一个作为主角的比较对象,当大家用“社会的边角料”自嘲,意味着对主角与主流价值的认同与无奈:认同于主流社会评价标准,无奈于个人经历难以入局。个体境遇直接影响自我评价。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观形势也会影响个体的感受和价值判断。随着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同质化竞争愈加激烈,“卷也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成为一部分网民的口头禅。当不少网民被竞争压力与生存焦虑包裹,网络造词“社会的边角料”承接住了这部分社会情绪。

从心理学动因剖析,该词反映出网民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大家自嘲“社会的边角料”,其实可以理解为年轻人面向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撒娇”,希望对社会贡献不那么突出、按照社会评价标准不那么成功的所谓“边缘群体”,也能获得应有的关注与鼓励,得到尊重与发展的机会。

引导网民心态,需要营造适宜的社会气候,滋润和改善当前的舆论土壤。

政府

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确保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充足的福利保障、更多元的发展机会,以扎实的实体工作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媒体

可以针对这类热词开展更多议程设置,倾听网民声音,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引导建立更多元的社会评价体系,提升不同群体的自我认同感、以平和平等姿态解读社会情绪背后的真实诉求。

个体

不妨尝试参考人类学家项飚提出的“附近”理念,重新认识自己周边、重建现实关系网络,以抵抗面对生活的无力感。比如,微博话题#社会的边角料 妈妈的小骄傲#吸引不少网民跟评。网民认为虽然自己在网络社会的评价标准下属于“社会的边角料”,但对父母而言自己是家里的骄傲。可见,真实世界的情感关系与亲密关系也是提升个体认同感的重要支撑。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954k0eoo3GMnRP3IvR2Fg)

机构简介|网友建议|在线评论|一键举报|举报查询

举报电话:0578-2217123    举报邮箱:lsjubao@126.com

  备案:浙ICP备16024883号

建议使用1366*768分辨率/IE9.0或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