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拍摄点读机广告而为公众所熟知的女孩高君雨在其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自己患罕见脑瘤的信息,不少网民为其送上祝福。账号接连发布其手术、治疗过程视频,持续牵动公众关注,但因视频中出现的人物穿着与季节不符,IP地址定位与手术所在地不匹配等原因,相关内容被质疑是“库存视频”。
3月11日
高君雨的妈妈通过@高君雨微博账号发文回应相关质疑,称高君雨确实罹患疾病,其全网账号一直由签约公司在运营,并表示“公司在发布过程中,运营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3月12日
杭州市余杭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发布声明:经核实,相关视频为2023年9月拍摄,2024年2月开始剪辑制作,被MCN机构杭州豁然开朗科技有限公司配以近期发生的文字描述发布到网络。
3月12日
@豁然开朗mcn 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称考虑到“实时发布视频产生的舆论影响可能会对君雨家人和医院造成困扰,才决定等病情稳定后错时发布”,并表示在此过程中从未进行任何捐款、打赏等盈利性操作。
随着病人家属的发声和官方机构的介入,公众对事件真实性的疑惑得以化解,并对当事人的处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同情。舆论在对MCN机构的“操作失误”表达不满的同时,也呼吁对于当事病患给予更多支持和关注。
“库存视频”话题掀舆论风暴
机构无底线消费公众同情心终被反噬
“库存视频”质疑之所以受到舆论的持续热议,在于其中涉及到舆论对机构营销尺度的评判、公众对信息真实性的期待等多个复杂问题的追溯,折射出多方面的问题风险:
一方面是企业或机构以情感为营销筹码的尺度问题。公共人物的个人经历,特别是疾病或者其他困境等常引发公众高度关注,企业或机构可能会利用高关注度借机进行营销。这种情况下,受众可能把对当事人的同情或关注转化为对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关注。然而,这种策略只针对对于此类话题有一定兴趣或者情感共鸣的人。而一旦被“打假”或者被误解,会对当事人公众形象和未来的营销活动造成普遍性的无法挽回的损失。
正如“人民网评”指出,孵化IP、打造网红都没有错,以此变现也没有错,但是不能造假,不能欺骗网友,不能为了私利而挑战公序良俗,乃至践踏法律。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常莎认为,根据文旅部印发的《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MCN机构作为账户运营方,有义务对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管理,确保其真实、准确、合法。本次事件中,机构涉嫌发布虚假信息来博取流量,不仅未尽到作为运营方的义务,还因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因此,MCN机构除了可能受到来自平台的处罚、被吊销营业执照外,还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面临罚款甚至拘留;严重者还可能需承担刑事责任。
另一方面,信息“延迟发布”是否有违真实性原则引发了争议。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使用自行拍摄的图片、视频的,需逐一标注拍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引用旧闻旧事的,必须明确说明当时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极目新闻”发文表示,信息发布必须对真实性负责,如果将过去式当现在进行时,违背起码的时间真实性,这又岂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客观上就是混淆视听,误导人心。
“红星新闻”关注到让过去的事情“假装”在新近发生成为网络信息新场景之后,涉事公司算不算“运营失度”?是不是家属交涉后停止发布,就到此为止了?这些模糊地带值得追问和厘清。山东瑞文律师事务所徐江涛律师认为,高君雨及家人若知情后,仍默许签约公司的行为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当事人发布的信息应当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如果签约公司把库存视频当近期视频,具有误导性,有可能会造成信任的崩塌。
启示
别让对信息真实性的疏漏成为压垮公众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
总体来看,“点读机女孩”事件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涉及媒体、社交媒体平台、MCN机构等多个主体。各方首先都应该尊重公众知情权,对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真实、准确、合法。歪曲事实、虚假宣传以获得流量不仅是对公众的欺骗,也是对涉事机构或平台声誉的损害。对于此类行为,相关机构应进一步加强管理,落实惩罚措施,确保从源头阻止此类事件发生。另外,利用情感消费博取公众关注也不宜过度,应以道德为底线。不能把公众人物的个人经历,特别是疾病或者困境等作为利用公众情感的营销筹码,把握不当将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正如“红网”文章观点,此事件也折射出部分媒体在事实核查方面的欠缺,造成了媒介伦理失范现象。在后真相时代,媒介伦理的坚守显得尤为重要,应秉持诚实、公正、公平的原则,审慎追溯事实真相,避免误导大众。而公众人物,也更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byMfY8Aex_rKgfc7OACTg)
举报电话:0578-2217123 举报邮箱:lsjubao@126.com
建议使用1366*768分辨率/IE9.0或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