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多位网友反映称,收到知乎APP推送的一篇题为《李玉刚跳河自尽的前因后果》的文章。其中不少网友表示,看到推送通知栏的消息真的以为李玉刚出事了。该事件引起网友广泛讨论,截至2023年5月4日,新浪微博平台上,#李玉刚 知乎# 话题阅读次数超2.0亿,讨论次数超1.2万。
知乎推送“李玉刚跳河自尽”,实为“标题党”炒作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称,本次事件起因其实是相关文章疑靠“标题党”获取流量,文章内容是关于演员李玉刚在出道前,曾因失业贫困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而选择跳河,后被好心人救起的经历。针对此次乌龙推送事件,事件方回应如下:
4月27日,李玉刚晒电影开机图作出回应称,“电影尚未杀青,还没到宣传期呢?心直跳,冷静。看来以后内心得承得住。”4月28日,知乎官方举报投诉电话接线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已留意到此事,并将把有关内容反馈给相关部门处理。同日,发布该文的“旺旺屋”账号显示“处于禁言状态”。
图:李玉刚本人回应
图:文章发布者已被禁言
“推送抢流量”背后的老问题和新表现
“李玉刚跳河”事件的发酵,引发了网民对“标题党”现象的反感与批评,也体现了知乎等内容平台在内容生产、审查、推送等方面尚未完善。人民众云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4月27日—5月4日7天内,本事件全网相关信息7613条,其中敏感报道信息2974条,敏感占比41.4%。人民数据研究院进一步分析相关热词发现,“标题党”“整治”“核实”等成为高频关键词。
图:2023年4月27日-5月4日“李玉刚 知乎”相关热词词云图
数据来源:人民众云
流量时代,点击和分享的双刃剑效应愈发明显。一方面,流量经济的出现充分发挥了互联网新兴科技的作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解除了人们获取信息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另一方面,信息的传播愈发向零门槛的方向发展,信息的真实性遭受了极大的挑战,流量越大、获利越多的状况导致信息发布者不断以低俗猎奇、不伦不类的内容来博人眼球。
流量市场逻辑不仅催生了“10万+”“爆款”,还让部分“唯流量论”的平台推送内容渐渐变了味。标题党、假新闻、断章取义……哗众取宠的流量推送问题也有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从知乎、小红书等内容推荐平台打着种草名义做推广营销的“软推广”,到某美妆博主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虚构“确诊肝癌”视频博流量,网络平台上此类信息俯拾即是,那些为追逐流量而精心编制的内容不仅浪费了大众时间,也加剧虚假信息传播,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破坏了内容生态。
平台要追求有品质的流量
本次事件引发热议后,网友纷纷质疑知乎平台的内容运营方式。早在2021年,国家网信办就明确提出PUSH弹窗推送新闻信息不得渲染炒作舆情热点、断章取义、篡改原意、误导网民。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也已经启动,聚焦“自媒体”乱象、网络水军操纵信息内容、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等9方面问题开展整治。其中,“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乱象;“清朗·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专项行动,紧盯短视频平台、热搜热榜等重点流量环节,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全面清理违规采编、违规转载、炮制虚假新闻等典型扰乱网络传播秩序信息。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确划定了种草广告的认定边界,规定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字样,不得误导消费者。
监管部门进一步优化治理的同时,还需要内容平台严格把关。流量在互联网传播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虽然流量是检测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准,但是媒体平台不能陷入“流量至上”的偏执中,不能只依靠流量来指导媒体内容生产。人民网发表评论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主流媒体应自我革新、勇于创新、扬长避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当舆论大潮中的定音鼓、压舱石。”对于内容平台而言,不仅要有创造流量、吸引受众的自觉,更要让流量真实、可信、服众,做好“把关人”,净化内容生态。人民数据研究院整理分析相关专家观点,对平台自治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采用多元化内容审核。内容平台积极承担起对新闻进行审查监管的义务,通过智能化手段对平台新闻进行自动核查,降低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概率。比如,自主建立审核样本库、虚假营销识别模型等。二是,制定有效的责任追溯制度,识别出违规内容后针对不同类型的违规行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流量造假的违规成本。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lq8MKcFSqbW00xarvb51A)
举报电话:0578-2217123 举报邮箱:lsjubao@126.com
建议使用1366*768分辨率/IE9.0或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