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他评论
  3.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红色文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红色文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发布时间:2021-04-01 15:34 分享到: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中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入领会落实这一重要精神,需要我们从红色文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这三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

红色文化的理论逻辑。其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红色文化内核,源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也是经过伟大实践反复检验和证明的,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精神动力。其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红色文化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谋利益、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实践成果和精神动力,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红色文化的历史逻辑。其一,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忘历史,才能发展未来;只有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所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红色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以人为本思想,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最突出的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它不仅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红色文化是对优秀革命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2005年,《光明日报》刊发《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首次提出“红船精神”这一概念,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源头精神”,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而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红色文化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红色文化的现实逻辑。首先,加强执政党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追梦的历史,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优良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等最好的营养剂。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对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等价值取向和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乐观向上、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依靠群众、为民服务等行为方式,承载着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优良品格。加强红色历史教育,继承红色基因,把党创建、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优良品质和革命精神内核与新的时代条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最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和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新征程上,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和崇高的价值追求,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军队团结一心、干事创业、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由此,深刻理解和把握红色文化三重逻辑的理论意蕴,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革命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理论基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作者:孙莹炜,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机构简介|网友建议|在线评论|一键举报|举报查询

举报电话:0578-2217123    举报邮箱:lsjubao@126.com

  备案:浙ICP备16024883号

建议使用1366*768分辨率/IE9.0或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