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3.8%的CPI涨幅,是否意味着当前物价出现全面上涨的苗头?”等话题成了社会关心的热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分析,10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5%,涨幅与上月相同。如扣除猪肉价格上涨因素,CPI环比上涨约0.1%,同比上涨约1.3%,总体稳定。
“今年以来核心CPI保持稳定,说明宏观经济体系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相对平衡,不存在物价全面上行的基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说,与过去几轮价格总水平进入上行周期相比,当前CPI上涨结构性因素明显,影响范围相对明确且可控。
保持物价特别是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基本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以来,各地已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5.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达2.22亿人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食品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袁达强调,下一步将着力增强供应能力,着力开展储备调节,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针对猪肉价格明显上涨和物价运行的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加强价格监测预测预警,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特别是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变化的监测预警频次;指导各地认真执行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和重点群体基本生活;根据需要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促进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