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灵堂纸钱,也没有风光下葬。日前,遂昌石练镇姚埠村87岁的老党员祝顺芳去世后,他的遗体安静地被送到浙江大学医院部。
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事业是祝顺芳生前的心愿。早在2012年9月,祝顺芳老人就通过遂昌县红十字会与浙江大学医学部签订遗体捐赠协议,这位拥有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传统陋习,也为我国医疗科研事业尽一份心意。
祝顺芳出生于石练镇的一个小山村——姚埠村,1954年10月,22岁的祝顺芳参了军。1956年5月15日,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光荣退伍回家的祝顺芳被分配到遂昌大柘信用社,在那里,祝顺芳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四年。由于当时信用社业务少,需要精减职工,这让领导犯了难,不知如何抉择。在个人和集体利益面前,祝顺芳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毫不犹豫地将集体利益放在前面,主动请辞下乡务农。
回到老家后,凭借信用社的工作经历,祝顺芳成为村里的会计,在村里,他团结乡邻,始终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姚埠村的老支书巫林松曾和祝顺芳在村中共事多年,谈起祝顺芳,伤感之余更多是夸赞,他回忆说,村民们都很喜欢祝顺芳,他爱看报纸,人很随和,对村庄发展非常热心。“几年前,老祝还经常跟我说,我们没有老,我们还有价值,还要发挥余热。”
捐赠遗体在石练当地的百姓看来还很陌生,对于这种新鲜事,普通百姓也难以接受。
但经常关注时事,坚持学习新知识的祝顺芳,却早在十多年前,就从报纸上明白了捐赠遗体对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并萌生了捐赠遗体的想法。
2012年9月,通过多方了解,祝顺芳悄悄带着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到县红十字会申请登记遗体捐赠。经过遂昌县红十字会联系,成功找到了接收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部。
待所有手续办理完毕,祝顺芳才放心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亲朋好友。听说这件事情后,祝顺芳的儿女们觉得父亲辛苦了一辈子,死后尸骨不全,有违传统习俗礼仪,说什么也不同意。倔强的祝顺芳却并没有因此打消念头,而是求助村两委,帮助他一起做子女的思想工作。在老人的反复劝说下,家人最终选择尊重他的意愿。
“父亲说,一生没做过什么大的贡献,想让生命离开得更有意义些,作为党员,死后能把遗体捐献给国家的医学事业,为人民做点奉献,深感心里踏实又满足。”祝顺芳的大儿子祝月恒说。
去年开始,患有肠道癌的祝顺芳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他隐隐有些担忧起来。
“前几个月,祝顺芳经常往我家里跑,担心死后子女不遵从他的心愿,想让我帮他立一份遗嘱。”姚埠村村党支部书记黄桂兰说,她每次都宽慰老人不要担心,子女既然答应了,便一定会做到。
事实上,老人的担忧并非没道理。位于浙西南深山的石练镇民风淳朴,按照传统习俗,老人去世都讲究风光下葬,入土为安。每逢红白喜事,办酒席搞排场的思想也还很有市场。
弥留之际,祝顺芳还反复跟家人提起遗体捐赠一事。6月22日,祝顺芳与世长辞,他的儿女们强忍悲痛,急忙联系了村干部,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将老人遗体送往县殡仪馆保存,等待接收方接收遗体。
“这是父亲一直想完成的心愿,作为子女,我们尊重他。”如今,祝月恒与弟弟妹妹们还保存着当年父亲的《遗体捐赠登记证书》,每每看到登记证书,他们总是眼里含泪,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对我们兄弟姐妹的做法,很多村民不理解,觉得我们没有尽为人子女的本分,但我们觉得,顺从父亲的遗愿,这才是最大的孝顺。”
“斯人已去,道德永存。祝顺芳老人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起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传统陋习、倡导文明风尚,让我们肃然起敬,在全社会掀起一阵清风。”石练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志春说,在当前新时代文明传习的大潮流下,老党员祝顺芳用捐赠遗体的行为带头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值得大力提倡,这种高尚的精神将永远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赞扬。
举报电话:0578-2217123 举报邮箱:lsjubao@126.com
建议使用1366*768分辨率/IE9.0或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